石正丽团队最新论文: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东南亚地区
石正丽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在biorxiv上发表了一篇题为《Origin and cross-species transmission of bat coronaviruses in China》的论文,该论文对新冠病毒的起源进行了深入探讨,并提出了新冠病毒可能起源于东南亚地区的观点。
RaTG13的发现:石正丽团队发现的RaTG13病毒与新冠病毒在基因序列上有很高的相似性,但这恰恰证明了新冠病毒更可能是自然进化的结果,而非人为制造。正如我们不能因为两只猫模样相似就认为其中一只是工厂造出来的,同样也不能因为RaTG13和新冠病毒相似就指责石正丽团队。
对于石正丽最近发出的另一种冠状病毒可能出现的预警,应当认真对待。以下是几个方面的考虑:过往预警经历:石正丽在新冠病毒爆发之前,就已经有过相关的研究预警,尽管当时未得到广泛认可,但后来的事实证明了她的预见性。因此,对于她这次的预警,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。
年,新冠病毒开始肆虐全球。当年2月份,石正丽发表了一篇与新冠病毒有关的论文,论文的大致意思是:“新冠病毒的来源可能与蝙蝠有关系”。后来,一些“有心人”搜索到了石正丽五年前发布的一篇文章《一个类似SARS的蝙蝠冠状病毒群显示了人类出现的可能性》。
有了先前的经验,在追踪新冠病毒的来源时,科学家自然而然地又会想到蝙蝠。根据石正丽研究团队的基因测序结果[1],蝙蝠冠状病毒TG13与新冠病毒的序列相似性达到92%。由此可见,蝙蝠身上的冠状病毒可能也是新冠病毒的来源。
西班牙大流感,102年前的最强瘟疫,曾改变世界
西班牙大流感作为102年前的最强瘟疫,曾深刻地改变了世界。它提醒我们,面对传染病威胁时,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。同时,我们也应该反思历史教训,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社会平等建设,以确保人类的健康和安全。
总之,在“病毒”这一生物还没被人们发现的当时,医学界认为西班牙流感是由细菌感染导致的。
这是因为这场西班牙的流感已经慢慢的过去了,而且当时的影响也非常的大,而且也通过科技和医学实力战胜了病毒。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了,而且不会出现这种事情,所以现在才会销声匿迹,防护措施做得更完善了。
西班牙大流感(1918 - 1920年)全球10亿人感染,近4000万死亡,其传播速度和致死率均远超普通流感。这场瘟疫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,许多国家因疫情削弱而提前结束战争。 霍乱(19世纪出现6次)由水和食物中的霍乱弧菌引起急性肠道传染病,仅印度死亡超3800万,总数无法估量。
人类历史上的大瘟疫时间轴及相关信息如下:雅典大瘟疫:发生于公元前430年-公元前427年,波及雅典及其周边地区。此次瘟疫导致近1/4的雅典居民死亡(部分说法认为死亡人数达近1/2人口),对雅典城邦的政治、军事和社会结构造成毁灭性打击,成为伯罗奔尼撒战争的重要转折点。
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(CNN)报道,纽约一位名叫安吉丽娜·弗里德曼的102岁老人,不仅曾经历过1918年的西班牙大流感,还在近期两次战胜了新冠病毒。历经百年风雨,再遇新冠挑战 安吉丽娜·弗里德曼老人在今年3月首次新冠病毒检测呈阳性。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挑战,老人在医院住院一周后转为居家隔离。
盘点历史上七次霍乱
历史上七次霍乱大流行概述如下:第一次霍乱大流行(1817年至1824年)起源与传播:起源于印度的恒河三角洲地区,后通过洪水、商船和英国士兵等途径传播至东南亚、中国、欧洲和日本等地。影响:疫情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行,造成了大量的人员伤亡和社会恐慌。
历史上共发生过七次霍乱大流行。它们分别是:第一次大流行(1817年至1824年):起源于印度恒河三角洲地区,后通过商船和士兵传播至东南亚、中国、欧洲和日本等地。此次大流行标志着霍乱从地区性疾病转变为全球性疾病。
历史上,霍乱共爆发过七次大规模流行病。第一次霍乱大流行始于1817年,在印度尼西亚首次被发现。此后,霍乱疫情多次在全球范围内传播,引发了严重的健康危机和经济损失。1961年至1964年间,第七次霍乱大流行爆发,埃尔托型霍乱弧菌迅速传播至全球,但由于现代医学的进步,这一轮疫情的死亡率相对较低。
霍乱的历史上爆发次数 霍乱在人类历史上共爆发过七次大流行。这种疾病最早在1817年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,并开始蔓延。自那以后,霍乱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一次。1961年5月起,第七次霍乱疫情开始,迅速传播至东南亚和西太平洋的多个国家和地区。约在1964年,疫情进一步蔓延至亚洲内部。
霍乱在人类历史上的大流行共有七次。首次大规模流行始于1817年,在印度尼西亚被发现后迅速蔓延。第二次流行始于1961年5月,影响到了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地区。到了1970年,霍乱进一步扩散到非洲、欧洲以及北美和澳大利亚。1991年,拉丁美洲遭受疫情侵袭,秘鲁单国的经济损失就高达7亿美元。